芒种到,麦金黄。眼下,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一台台收割机在麦田里往返穿梭,丰收在望。面对暖冬、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各地通过超常规助农措施,努力降低疫情等对夏粮生产的影响,取得了积极而明显的成效。那一粒粒归仓的收获,是对耕耘的回报,更是中国应对挑战开启新局的底气。历艰辛:开镰来之不易时下的江淮大地,蓝天下金麦田耀眼夺目。“今年小麦从种到收遇到不少困难,没想到收成还挺好,亩产比去年要高200斤。”张海清是安徽省定远县种粮大户,流转了1200多亩地,种了多年的麦子,今年格外感慨。在安徽省定远县张桥镇南杨村,农民驾驶小麦秸秆打捆机在麦田里作业(5月29日摄)。新华社发(黄博涵 摄)冬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七八个月时间。作为每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产量受制于天气好坏、病虫害轻重等多重因素。张海清的麦子去年10月播种,今年5月28日开镰,“播种时遇到干旱,好不容易麦子种下去了,返青田管时又遇到疫情。”“县里给我开了运送农资的绿通行证,农技人员通过及时提供信息,开具个性化的‘田管处方’。”张海清说,得益于政策“及时雨”,小麦保住了。5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午季小麦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截至6月4日17时,安徽、河南两省已分别收获小麦4049.6万亩和6900万亩,收获进度分别达到94.2%和80.7%。在河南省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时建中家的16亩小麦丰收了。看着儿子忙着联系收割机和粮食经纪人,父亲时中龙打心眼里高兴。时建中在河南省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的麦田边查看收割机作业(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疫情严重时,小麦恰逢“一喷三防”关键期。一家老少都在家里,打工也出不去,时中龙一度日夜焦心,“这几亩地再收成不好,今年的日子可没指望了。”幸好村干部及时与农资供应商联系对接,第三天农药就送到了村口疫情防控卡点。“以前儿子外出打工,‘一喷三防’往往做不到位。今年时间多,农药也不缺,反倒扎扎实实地做好了。”捧着金黄的麦粒,时中龙笑得合不拢嘴。时建中(右)在河南省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收获小麦(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疫情给今年小麦生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除草、施拔节肥、防治赤霉病等全都不能耽误,否则产量必将受创。”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董召荣说,“重重考验之下,开镰丰收着实来之不易。”助丰收:政策到位、科技强援春耕伊始,疫情给农业生产造成冲击。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超常规政策措施陆续推行,确保战“疫”、生产“两不误”。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月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不搞“一刀切”,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农业农村部开展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积极作为、精准落实,明确解决办法,力保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供应。“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治领导力度、投入力度、调度力度均超历史。”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收割、秸秆回收、旋耕再播种,现代化农机让麦收变得简单。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大型收割机“一马当先”,金灿灿的小麦被齐茬儿“吞下”,打捆机紧随其后回收麦秸,撒肥、旋耕机械交替作业,播种机种下秋季丰收的希望。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农机手操作大型收割机收获小麦(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现场保障农机服务。公司总经理沈兴新说,多台机械配套作业,8小时可完成约400亩麦地的收割、播种作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最大限度稳产保收,提升效益。”植保无人机、农业物联网、专家在线会诊等“云端”种地新模式,给传统农业装上高科技的“顺风耳”“千里眼”。在河北省泊头市四营乡黄屯村的麦田内,合作社工作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和喷雾机作业(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刚收割完2200多亩小麦,安徽省怀远县种粮大户尚跃又忙着旋耕整地,准备水稻直播。“我每天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着地里的庄稼,发现有病虫害,可以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尚跃说,在线会诊解决了疫情期间的不少难题,“返青期的小麦长势好,但田里有杂草,专家通过手机视频给出了除草方案。”“云端”种地的尝鲜者不断涌现。在山东省夏津县新盛店镇东风村,种了多年粮食的李其河正在学习用手机控制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这让他“手机一点就能浇地、施肥”,还能节水、节肥。“有了这一套智慧农业设施,点点手机就把地浇了。”李其河说。“好粮”不愁销,品质出效益。一些主产区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河南省郸城县种粮大户黄俊飞去年就跟企业签下了订单,小麦收获完直接从田间运到加工厂。“现在是订单农业,企业要什么麦子我们种什么,一斤小麦多卖2毛钱,不愁销路。”黄俊飞说。河南省郸城县石槽镇单楼村村民在扬场(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更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张韪说。2019年,安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比为5.4%,较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保粮安:稳定收购、抓好生产在中央提出的“六保”中,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夏粮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收购量也稳中有升。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为做到“有人收粮”“有仓收粮”,各地粮食部门提前谋划,部署夏粮收购监管工作,确保夏粮收购有序进行。“个别地方仓容紧张的问题已引起我们关注,麦收前,全省各地忙着并库腾仓、跨地区移库,以保证有足够仓容执行可能的托市收购。”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杨洲说。山东省汶上县及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做到“有钱收粮”。通过“鲁担惠农贷” “金种子丰收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为全县118家粮食经营户提前筹措夏粮收购资金。一手抓收购,一手抓生产。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各地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九分场,一位农民在收获小麦(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安徽省近日要求围绕粮食生产目标,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引导农民尽可能扩大一季稻、夏玉米和夏大豆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薯类、豆类等杂粮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设立科技小院,研究生们长年驻扎在村,推广农业技术,帮助实施“水肥后移、精细整地、精量播种”三项技术,让种粮大户王志诚的信心更足。“省水省肥三分之一以上,还能省工,产量并不受影响。”王志诚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海说,农村以托管、流转形式集中土地的速度正在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渐入人心。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这是“谁来种地”的可行之路。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谢营村附近的高标准农田,农技专家在查看小麦长势(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安徽省在5个产粮大县,对5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灾保险试点,政府补贴保费80%。我国粮食已连续多年增产,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又遇疫情,还能保持稳产高产,“中国粮仓”在疫情下经受住了考验,交出的这份“高分答卷”,也为全球粮食安全注入了信心。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加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播种(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董召荣说:“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不仅是为本国人民负责,更是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文字记者:代、陈尚营、姜刚、宋晓东、范世辉、白明山、张志龙、马姝瑞、汪海月视频记者:尚昆仑 杨琳 姜亮 冯媛媛 吴飞座 朱青 黄博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20 条评论

bem 21分钟前 回复TA

“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治领导力度

急性腔室症候群 25分钟前 回复TA

开具个性化的‘田管处方’

美国经济危机 21分钟前 回复TA

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百度云服务器 5分钟前 回复TA

在山东省夏津县新盛店镇东风村

北京牛栏山一中 1分钟前 回复TA

农机作业

汇源果汁被收购了吗 5分钟前 回复TA

品质出效益

孕妇临产前的征兆 23分钟前 回复TA

”幸好村干部及时与农资供应商联系对接

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 3分钟前 回复TA

对5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百无聊赖是什么意思 20分钟前 回复TA

历艰辛:开镰来之不易时下的江淮大地

人名查询 0秒前 回复TA

施肥”

广州荔湾租房 14分钟前 回复TA

“现在是订单农业

宠物兔吃什么 28分钟前 回复TA

“个别地方仓容紧张的问题已引起我们关注

合肥折扣网 3分钟前 回复TA

一些主产区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乳汁 25分钟前 回复TA

“以前儿子外出打工

治疗帕金森 17分钟前 回复TA

确保战“疫”

熟地图片 4分钟前 回复TA

在山东省夏津县新盛店镇东风村

驱动人生2010 18分钟前 回复TA

“省水省肥三分之一以上

燕麦的营养价值 5分钟前 回复TA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

谭赟 0秒前 回复TA

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