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驳空军决胜者《坊间流传....611所论文真相大揭秘》一文

更新时间:2024-05-19 14:25:00 阅读: 评论:0

驳空军决胜者《坊间流传....611所论文真相大揭秘》一文

@空军决胜者

该文地址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4430436

该文主要论据

一:“鸭式布局”与“常规布局”的RCS对比。

总结:模型简陋,要求鸭翼平尾同一形状

完全无视了鸭翼大多后掠和平尾梯形的实际情况,无视了论文中鸭翼平尾翼展一致,并且主要研究鸭翼平尾正负5度小幅度偏转,面积影响极小的事实。

以控制变量的理由要求鸭翼平尾形状一致,但连控制变量和自变量是啥都不清楚

研究对比的是典型后掠鸭翼和梯形平尾,后掠鸭翼居这种实验因素/自变量居然是控制变量了,要把后掠鸭翼变成不存在的梯形鸭翼去和梯形平尾比,那么后掠鸭翼的研究有啥意义呢?——把歼20乃至大部分鸭翼机的后掠鸭翼改成梯形鸭翼再去研究吧

另外下面还有西工大论文模型,两篇论文模型怎么设置的?难道是世界错了?

两种模型翼展一样

歼20鸭翼形状,验证机到原型机,很明显进行了处理,消除对缝散射,也有明显的矩齿状边缘散射处理

就此人德性,假设模型中鸭翼形状和平尾一样都是梯形,那么肯定要说论文中鸭翼形状和歼20不一样,无法说明歼20鸭翼隐身能力

二:鸭翼偏转对RCS造成的影响。

总结:认为,只研究鸭翼正负5度内RCS变化不对,要研究更大角度RCS状态

完全无视了平飞/低机动状态是战机大多数时间保持的状态,此状态RCS最为重要,且无视了平尾大幅度偏转一样极大影响RCS的事实

结合下面的西工大论文,要求就是巡航或者突防状态,鸭翼偏转对机头rcs影响最小

三:鸭翼经过“抑制措施”使RCS降低的情况。

总结:认为只对鸭翼处理对比,不对平尾处理对比,那么看一下主要处理了哪些方面:

1、切尖,尖点散射;2,边缘散射;3,对缝散射——文章已经明说了尖点和边缘散射翼面都有,对缝散射是鸭翼独有——所以平尾为啥要讨论对缝散射?

所以首先开始的对比模型并没有处理,见论文图8,很清楚的说了边缘散射处理后将有效抑制

关于边缘散射,刚好这说的是鸭翼的弱项,上下图结合可见说的就是鸭翼的后缘散射较强,处理后会抑制,平尾的后缘散射被机身遮挡,你家平尾为啥要处理?

关于尖点散射,关键是自个看看F35平尾切尖处理了没有?没有,关中国人啥事?FC31还真对平尾切尖处理了

所以,开始的模型对比并未处理,RCS已经相近但还有差距,后期的主要处理的是鸭翼的专属弱项,平尾都不要处理去处理干啥?还要处理完了对比?

空军决胜者提到的另一篇文章西工大《鸭翼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与RCS减缩方法研究》

论文地址https://wenku.baidu.com/view/0ccef782bceb19e8b8f6ba18.html

首先是自个说的

来对比下两篇论文

一、模型简陋,看看西工大论文模型,这应该是歼10,咋处理的?

再看看鸭翼啥形状,谁家现役鸭翼机的鸭翼是梯形的?

611一家可以说模型简陋,西工大也这么搞谁对谁错?——略去进气道,座舱,雷达罩

二、鸭翼只讨论5度小幅度偏转

看看西工大啥建议?另一方面,优化使得飞机在巡航或者突防状态下,鸭翼的偏转仅带来较小的RCS增加

三、再来看一下其他论文里面切尖的内容

还要再加一件恶心的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拿着某教授的师娘事件来否定611所论文实验得出的数据,更别说西工大数据了

看看屁股多歪吧

期刊论文,期刊和论文啥区别我也懒得给他科普了

本文发布于:2022-09-10 04:5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bsyshop.com/ask/xinxi/82/331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坊间   一文   空军   大揭秘   真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