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要闻|共同参与 引领风尚
速读报告
通过体育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景。2015年以来,以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奥林匹克教育、冰雪进校园、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和包容性社会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这些成效是北京冬奥会重要遗产成果之一。
85所示范校挂牌
为促进学生学习奥林匹克知识,部分地区在中考、高考多学科试卷中融入冬奥内容,主办城市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内容。教育部自2018年开始在全国遴选建设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简称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8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挂牌。
冰雪特校将达5000所
冬奥筹办以来,冬季运动项目纳入教学体系、广泛开展冰雪项目课外活动等措施相继出台,大力推动了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2018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校(以下简称“冰雪特校”),截至2020年,全国冰雪特校已经达到2062所。按计划,2025年冰雪特校将达到5000所。
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两届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来。截至2020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6万人,其中助残志愿者达1万人,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12月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发布,截至招募结束,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报名人数达115万,其中残疾人2414名。
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奥组委建立特聘专家制度,选聘来自于18个国家的7名外国专家参与筹办工作,在场馆设计、赛道建设、竞赛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国内急需紧缺造雪压雪、制冷浇冰等专业人才的现状,奥组委与相关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部分国家奥委会加强合作,建立外籍专业人才团队引进和短期使用机制,分批引进207名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筹办工作,带动了国内相关人才的培养,留下了宝贵的人才遗产。
残疾人生活越来越便利
无障碍设施建设加速,理解、尊重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助残的主动性、专业性有了新提升,包容性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残联创办“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自2016年起每年冬季举办,至今已举办六届。北京市组织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年专项行动,截至2021年11月,累计改造无障碍环境点位10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和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张家口市自2018年至2021年7月,共新建及改造盲道58.58千米,缘石坡道4422处,无障碍卫生间680个,无障碍停车位805个,公共场馆无障碍座席148个。
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自2014年至2020年“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从第一届的10个省区市1000万人次参与,发展到第七届的1个省区市近1亿人次参与,带动更多民众感受冰雪、体验冰雪、参与冰雪。“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自2014年底至2020年底也已成功举办七届,通过开展冰雪运动和发放冰雪公益体验券的形式,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冰雪运动。张家口市自2015年起,以“大好河山 激情张家口冰雪季”系列赛事活动为引领,从每年雪季开始至次年雪季结束,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参与人数增长到500万人次,极大地带动广大民众参与和体验冰雪运动。
——节选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社会遗产报告(2022)》
冰雪镜头
冬日清晨,延庆妫水河冰面如镜,结着鱼鳞般好看的纹理。北风呼啸,河畔树林里的几位“蓝马甲”紧了紧衣领,有人弯腰寻、有人低头捡拾,他们走过的小径、林路,纸片、塑料袋、烟头等散布的垃圾都被一扫而空。
在妫水河畔,每天都能看到“环保奶奶”贺玉凤与“延庆乡亲”志愿者巡河捡垃圾的身影,“让每一天的河岸都是干净的”是贺玉凤与志愿者们共同的心愿。
“夕阳传递”环保志愿服务队,是2015年由“环保奶奶”贺玉凤发起、“延庆乡亲”们自发参与的志愿队伍。他们定期到延庆母亲河——妫水河两岸、各大景区、冬奥会延庆赛区周边捡拾垃圾,不让一片垃圾污染家园。
冬奥会临近,包括“夕阳传递”志愿服务队在内,.6万名由延庆人民自发参与组织的“延庆乡亲”志愿者行动起来,为最美冬奥城描绘出最闪亮的文明风景线。
河岸边,美景如画;马路上、街巷中,“延庆乡亲”们也起袖子,为最美冬奥城绘上生动一笔。延庆区恒生市场附近,冬奥景观小品刚刚落成不久,洁白的雪花、飞扬的滑雪剪影、“纯洁的冰雪 激情的约会”标识,被化为案生动呈现,展现了奥运健儿的风采与体育竞技的魅力。志愿者们拿起抹布,细心擦拭景观小品上的灰尘、积水,让冬奥景观更加焕彩亮丽。
以冬奥志愿服务带动城市志愿服务发展,冬奥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15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6万人,其中助残志愿者达1万人,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高涨,营造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2015年以来,冬奥会筹办给北京带来的积极变化还有很多——
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在青少年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截至2020年底,在全国认定8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以北京冬奥会为媒介,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交流,在国家外交活动中融入冬奥元素,促进以冰雪项目为核心的中外体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使北京冬奥会成为疫情条件下促进世界团结的重要平台。
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出行更顺畅、生活更便利,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包容性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为契机,带动全社会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的理念,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全面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了全社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成为北京冬奥会重要遗产成果之一。
来源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王谌
编辑 康典
流程编辑 刘伟利
赛道建设
.6万名由延庆人民自发参与组织的“延庆乡亲”志愿者行动起来
赛道建设
烟头等散布的垃圾都被一扫而空
带动更多民众感受冰雪
冬奥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15万
冬奥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15万
在青少年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